佛教年表
11 月 20, 2020 2021-01-11 6:02A Timeline of the Kangyur
年表
甘珠爾
甘珠爾的發展有如一段超群卓越的奇幻之旅,以下可以看到甘珠爾由古至今的歷程年表。
二次集結
第二次集結於佛湼槃後一百一十年,在毘舍離城之古斯瑪布曰寺,由國王哈夏巴登(作喜)為施主,集合七百位阿羅漢集行第二次集結。主要針對毗奈耶(僧團戒律經典)的內容進行辯論及決定。
西元前383年到330年三次集結
第三次集結乃由迦膩色迦王一世的號召下於華氏城舉行,由目犍連之子—帝須尊者主持,召集五百阿羅漢、四百比丘及五百位菩薩。主要內容為對進行彙整發表《論事》與平息外道邪說。此時巴利三藏已大致完成。
西元前250年那爛陀寺成立於印度
西元約五世紀,印度笈多王朝(Gupta Empire)的帝日王(Śakrāditya),在王舍城北之創建那爛陀寺供養比丘曷羅社槃社(梵 Rājavajśa)。爾後歷代君主相繼增築,遂為印度佛教之中心。
西元五世紀赤松德贊
赤松德贊(藏文:ཁྲི་སྲོང་ལྡེ་བཙན།),第三十七代贊普。在位時間為西元755年至797或804年。赤松德贊是吐蕃三法王中的第二位,是弘揚藏傳佛教的重要關鍵人物之一,建立西藏舊譯寧瑪派的學校。
西元755年至797或804年寧瑪派
蓮花生。生為印度西方古國烏丈那國王子,是一位佛教大成就者,人稱蓮花王者。八世紀中,應吐蕃王赤松德贊之請入藏,興建桑耶寺,教藏族弟子學習佛法。從印度邀無垢友大師等入藏,翻譯重要顯密經論為藏文。為國王赤松德贊及空行母也協措杰等有緣者傳授無上密乘佛法,創建顯乘經院及密乘道場等奠定西藏舊派密乘之基礎。
漢文大藏經刊印
《開寶藏》是中國第一部木刻漢文大藏經。宋太祖開寶四年(971)朝命張從信往益州(今四川成都)雕造佛經全藏,至太宗太平興國八年(983)告成。因始刻於開寶時,後世遂稱《開寶藏》,又名《蜀版大藏經》。
蔡巴噶舉泥金手抄本
蔡巴貢噶多吉在位時請任布敦仁欽珠在貢塘寺主持編訂,依據納塘手抄本以金銀入墨重製修訂甘珠爾,此版本耗時25年完成(西元1323至1348年),共計260函。
西元1323至1348年麗江版甘珠爾
西元1608年,麗江府土司木增(第九世法王賜名噶瑪米龐索南饒登)遵從第九世噶瑪巴 旺秋多傑的囑咐,於四月第八天開始進行刻製甘珠爾,並由第六世夏瑪巴 確吉旺秋及第五世大司徒仁波切 丘吉嘉稱帕森負責校對,歷時十三年於1621年完成,包含目錄共計109函。
身為麗江納西族的明熹宗供養以蔡巴版為本、由第六世噶瑪巴 確吉旺秋擔任校編的麗江甘珠爾刻印計畫,前後耗時三年,於1623年完成,也是第一個甘珠爾副本。
西元1608年納塘版甘珠爾
藏曆十二勝生(西元18世紀初)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,考慮到當時在衛藏地區沒有《甘珠爾》的刻板,故命第司·桑傑嘉措主持以《蔡巴手寫本甘珠爾爾》為底本,開始進行《那塘版甘珠爾》的刊刻工作。到第七年,進行到《大般若經》第二十八函時,由於第六世達賴喇嘛被送往內地,第司·桑傑嘉措被拉藏汗之妻毒害等原因刊刻工作被迫中斷,幾年之後續刻於西元1733年完成。此版甘珠爾爾共101函。
西元1683年卓尼版甘珠爾
西元1721年,由卓尼土司—瑪索貢波(漢名楊汝松,其先祖因功獲明武宗賜姓楊)下令刊印,耗時十年於1731年完成,共一百零八函。
目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、東京圖書館、蒙古及俄羅斯等地都有此版甘珠爾的影本。
西元1721年德格版甘珠爾
西元1729年,由第42屆德格土司—登巴澤仁受命刻造,並由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丘吉炯內校勘,此版以麗江甘珠爾為本,1733年完竣,共計一百零三函,是被公認為精確性較高的甘珠爾典範。
西元1729年德格丹珠爾
藏曆第十二個繞迥火蛇年(1737年),由第43屆德格土司—登巴澤仁,依照第30任薩迦法王的指示,負責丹珠爾製版 。以大寶法王噶瑪巴提供八思巴其弟子功嘉葛刺思(又名:膽巴)及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所寫之丹朱爾為本,此版丹朱爾手抄本,除了以銀入墨也增補新訊,在製作第七版片時登巴澤仁崩逝,尤其兒—貢噶欽列嘉措繼承父志,於七年之後藏曆第十二個繞迥木鼠年(1744年)完成,共計兩百零九函,又經(楚臣仁千)校對再訂後新增數函,總計兩百一十三函。
西元1737年